企业新闻

专访 | 罗韶颖:“艺盲”实业家与她的艺术翻译器“重庆眼”

上月中旬,著名摄影师肖全的个展《时代肖像 — 肖全镜头下的重庆女人》于重庆市南滨路原·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131件作品,包含34件肖全历年经典作品,以及97件重庆系列作品。

原·美术馆由东原地产集团于2016年创办,馆长为国内著名观念艺术家、策展人梁克刚。这个以创建“直抵人心引领城市的艺术与美学教堂”为定位的美术馆,通过策划举办兼具学术性、先锋性、潮流性和话题性的专业艺术展览,文化与公共教育及跨界时尚潮流活动,成为提升大众审美与“艺商”的策源地。

1.webp.jpg
而在这次的展览中,除了肖全和著名策展人梁克刚外,我还发现了一位身份特殊的人——本次展览的出品人罗韶颖。这位展览出品人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东银控股总裁兼东原地产董事长,除了这次的展览,她与美术馆策展人也联合推出过多次艺术展。我很好奇,罗韶颖自称“艺盲”,经营着多元化产业集团,旗下涉及机械、能源、地产、金融、农业、教育等行业的实业家,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如鱼得水,不管是产业布局、品牌战略、企业文化、人才引进都在业界首屈一指,但为什么会做起了不是那么擅长的艺术领域,又为什么要在重庆这样一个对于艺术相对“后知后觉”的城市里做美术馆,在当下这个大多数一线城市美术馆都很少盈利的状况下,投入这么多来做艺术展览,而这显然是一个需要砸钱的项目。出于这样的好奇,我们对罗韶颖做了一次访谈。

采访中会穿插罗韶颖出品的几个展览项目简介。

罗韶颖
2.webp.jpg
东银控股总裁兼东原地产董事长
展览出品人

原・美术馆开馆首展
《物相・心相・世相——中国当代艺术新常态》
3.webp.jpg


 

“物相•心相•世相——当代艺术新常态”精选了来自25位优秀艺术家,共计37件代表性的雕塑、装置艺术、新媒体作品,力求为广大重庆市民全景式地呈现当下艺术发展前沿的状态与面貌,推动本土当代视觉文化的发展与建设。
4.webp.jpg

5.webp.jpg
Q:罗韶颖您好,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都在设立自己的美术馆,在您看来原·美术馆的定位跟重庆其他美术馆有何区别?
A:其实我没研究过重庆其他美术馆的定位。毕竟美术馆不是做生意,我们不需要通过错位经营去建立门槛,提升竞争力。一花有一花的开法,大家在这城市里百花齐放,各自影响各自想影响到的人群,这样挺好的。

Q:原·美术馆被誉为“重庆眼”,而作为一个地产集团,为什么想要做一个美术馆,而且是在这么好的位置上?
A:正是因为在这么好的位置上,才做了这个美术馆。国人的艺术教育和熏陶还是欠缺的,所以我们希望让艺术以更多元的方式与更多人发生交集。原·美术馆不是一个大型的馆,大到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目的地,像古根海姆那种,同时重庆也不是一个艺术欣赏和消费已经非常成熟的城市。所以把这样一个美术馆放在城市里一个最好的位置,可以让艺术在城市里有更大的存在感,对市民产生更广的影响力。
 陈宇飞 · 跨媒介艺术行为装置实验剧场
《到底发生了什么?》
6.webp.jpg
剧 目 介 绍
 
第一幕“生命轴”
分为《什么都可以做》、《病》、《逃离》3场,重点梳理陈宇飞最近10年的架上绘画作品,将作品的理念和表达综合立体的呈现给观众。这个阶段,陈宇飞敏感地关注到现代社会的冷漠与病态,带给人的疏离感和焦虑,以及日渐强烈的逃离欲望。
 7.webp.jpg
第二幕“物自体”
分为《轮椅》、《空白》、《收集谎言》3场,主要通过剧场的舞美布置、道具的选择、人物及情节的虚拟,呈现艺术家对当今消费社会的感受。这个阶段,物欲对人性的挤压,对人类的“异化”,都将是陈宇飞带你切入社会的生命体验。
 8.webp.jpg
第三幕“恍如抵达”
分为《入场式》、《气味》、《斑马线》3场,呈现的是在一个虚构的旅途中,个体的形象隐喻着现代人永远在路上,既回不到原点又无法抵达目的地的集体焦虑。
 9.webp.jpg
整个三幕实验剧,虽然借助的是戏剧的结构,但目的并非是导演一台情节连贯的戏剧,而是为了全景地呈现艺术家的创作体系。

Q:原·美术馆坐落在综合商业体中,它与商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A:互相加分,互相辉映。以“每个人的美术馆”这样的定位来讲,相比在僻静位置的美术馆,1891的商业特质能够给原·美术馆带来更大的自然人流量,让更多人在一个更便利的场景下接触到艺术。而1891印长江作为重庆的顶级公寓,其业主群体也正是艺术品的消费人群。与此同时,美术馆反过来也会提升综合体的品质和体验。

Q:您觉得房地产、艺术和大众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A:整体来讲艺术能够帮助人们打开视野,活跃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当艺术真正普及到大众的时候,它小则提升个人和城市的生活品质,大则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的软实力。

但艺术是很花钱的,所以一个经济体一般要做到比较发达的程度,艺术领域才会真正蓬勃发展,而花钱支持艺术的,多数来自于比较赚钱的行业。房地产、汽车、金融、奢侈品等行业一样,通常都是比较活跃的艺术支持者。但事实上在中国现阶段,房地产商可能是政府以外最主要出钱、出力、出资源去支持艺术的一方,占的比例可能有些太大了。其他行业应该有更大比例,但显然没有跟上来。

 感观再造
“东方再造物:解构后的重构”设计展
展览通过呈现30余位国际国内多领域的当代设计师与艺术家极具“混搭”气质的作品,以实物的方式,给予“东方造物”以新的美学尝试。本次参展的30余位设计师与艺术家,通过不同风格、不同材质及观念下的物体,其共同特点是呈现了中国传统手作与当代设计智慧的混搭及融合,在美学观念、材料工艺、制作工具等方面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再造”。
 10.webp.jpg

11.webp.jpg
Q:原·美术馆对展览的甄选上有没有特别的偏好,这中间会考虑您的个人喜好吗?
A:其实我会尽量避免把个人偏好搅进去,只要合法合规,合乎社会善良风俗。我希望在美术馆策划发生的艺术事件,都能够有一个尽可能开放、多元的环境。我不希望剥夺这个城市任何一种艺术的可能。

Q:原·美术馆筹备了3年,您说您想把美术馆做成“每个人的美术馆”,在您看来“每个人的美术馆”是一个什么状态?
A:我们把原·美术馆定位成“每个人的美术馆”,就是说它一定不是小圈子的玩法,不是走纯学术路线的、高冷的那种美术馆。它需要触达城市和它最普通的市民,需要帮助没有艺术背景的普通人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对创造的欲望,以及对美的感知和应用能力。比如,一个普通青年,当他听说了原·美术馆的某个活动的时候,他愿意设法抽时间过来走走;当他在参观或参与的时候,他会被某些情绪强烈地打动,并且引发他去思考一些他平常不会轻易触碰到的问题;当他离开的时候,他对艺术,以及艺术跟日常之间关联的认知有了一个提升。
 2017 Maybe 国际儿童艺术节
12.webp.jpg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天才,孩子同时也是最挑剔的观众。作为重庆首个艺术类世界级跨界儿童盛宴,以其专业的演出、舞美、多媒体技术及欧洲多元文化概念,围绕公共教育、艺术跨界、零距离互动、平等与协作,配合原 · 美术馆独特的艺术场馆观剧体验,刷新我们对传统儿童艺术节的认知,大开孩子的艺术脑洞,以儿童逻辑思维沉浸入专业互动,让重庆的孩子们亲身领略具有国际视野的演出和艺术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13.webp.jpg

14.webp.jpg
Q:目前国内的文化资源比较集中在北京、上海,在重庆这样一个对艺术比较“后知后觉”的城市,您是否认为做美术馆是一次大胆的冒险?
A:谈不到冒险。我相信城市化、城市中产化这两股大潮都是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所以后知后觉的城市也必然要补上艺术普及这一课。东原地产深耕的一线和发展较好的二线城市里面,除了上海,苏、杭、宁、汉、渝、蓉、郑、昆等,都是接下来艺术普及之风将要吹到的城市,而艺术普及的多种方式里,原·美术馆这种做法,就是说在城市名片级的地段,紧邻一个天然人流就还不错的商业项目开馆办展——我相信这对于做民营美术馆来讲已经是最稳健的做法之一。

Q:在艺术的学术性和与大众发生关系之间,您觉得原·美术馆如何取舍或如何平衡?
A:我基本上是个艺盲,但我相信一样东西:只要能上升到学术层面,就必然繁复庞杂如同一个多面体。这个多面体对于一个“后知后觉”的城市来讲,有些面容易沟通,有些在现阶段很难。所以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活动,第二步更关键,就是要在学术和大众之间做一个桥梁,做好一个学术的解读者或翻译器,最终效果是要雅俗共赏。

Q:就个人而言,您期待未来在原·美术馆呈现的展览是什么状态的?
A:只要重庆一天没完成艺术普及,原·美术馆选择推出的展览,在我们配套的解读体系之下,应该都是能够在学术性和大众性之间自由游走。还是那句话:雅俗共赏。
 时代肖像
《肖全镜头下的重庆女人》影展
15.webp.jpg
 
历时大半年的精心策划和组织,25天的持续火爆招募,16天重庆驻地设馆拍摄,3大重庆人文气质外景地取景,近3000名各行各业的重庆女人报名,327名重庆女人参与拍摄,共有9200多张照片产生,97张精选作品参展。这是一次被肖全称为: “跟以往的每一次拍摄都不一样,史无前例的创作体验”的主题摄影展。
 16.webp.jpg

17.webp.jpg
展览现场
Q:您对肖全这个展览的期望是什么,想通过这次展览为重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A:重庆女人是重庆的经典符号之一,但大家对这个符号的认知可能还停留比较浅表的层面,比如说我们通常会听到的美、泼辣、能干什么的。肖全的这次专题摄影,并没有带着对重庆女人的固有印象去推进,抽样的广度和解读的深度可以让人穿透符号,看到重庆女人的神髓所在。而我对这个展览的期望是,与其说希望它如何影响重庆,不如说希望它如何影响重庆以外的人。

Q:作为也是在重庆长大的女性,您眼中的重庆女人是什么样的?
A:真,有担当。

罗韶颖,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对艺术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有着自己独到而有洞察力的见解。虽然谦虚称自己是艺盲,但在重庆最美一公里江岸边开凿出这样一只艺术之眼,绝非盲目和即兴而为之,是对这座魔幻城市的未来笃定的信心。在她通过房地产业赚到了人生财富的同时,也将这些财富和资源拿来做艺术普及,她的行动让重庆这座已经很美丽的城市添加了更多的人文与艺术色彩。在我看来她不仅仅是商人,也是一位用行动来普及文明的艺术家。